瀏覽:

April

24

43-再論莊嚴佛土

語音:再論莊嚴佛土

菩薩如果認為自己在莊嚴佛土,就不能稱為菩薩。(不過,當然可以稱為是好人!)所謂的菩薩道,其核心精神就是入世修出世法。更白話點,亦即透過幫助別人來達到自己煩惱解脫的目標。現在我們來想想,為什麼當一個菩薩道行者,有自己在莊嚴佛土的想法時,對自己的煩惱解脫是有害的!

這讓我想起印順導師在多年前對我說的一個譬喻,他說做善事,如果有「我在做善事」的念頭,就可能出現煩惱,因為有我就有比較,想主宰!導師說了一個比喻,他說辦佛學院是一件大善事,但是當有我在辦的念頭時,就可能出現我必須辦得比別人好的壓力,想把別人比下去。接著可能就因為不如別人而挫折→煩惱→退轉→…;倘若辦得比別人成功,可能得意忘形,自大→無我不行(自造神)→希求永留青史(自設地位:立功、立德、立言)→甚至自認為超越佛陀(自認為青出於藍)→自創法門→…。如果又有非常多的徒眾,從中大吹四順風(利、譽、稱、樂),那可能自以為偉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了,如果此時被人稍吹四違風(衰、毀、譏、苦)一下,不就怒不可遏、大嘆好人不好做、沒良心、不知好歹、…,這時如又有徒眾幫忙壯聲勢,那批評的人,不就要倒大楣了,甚至喪命都有可能!這樣的行菩薩道,怎還能稱為菩薩呢?

行菩薩道做善事,佛陀說是在莊嚴佛土。不是為自己做,而是在莊嚴佛的淨土。如果能進一步的達到,沒有我在做的念頭,但仍全力以赴,那佛陀說這才稱為真的菩薩。菩薩通達無我法,不是指菩薩否定自己的存在,而是說菩薩具足了澈悟緣起緣滅的金剛般若智,所以能毫不固執己見的,隨順因緣做出最佳的配合。在對的時間,出適當的力,實施恰到好處的行為,船過水無痕的成辦一切事。無非我不可的壓力、無不可為而為的勉強、無盛名之累、…,只是隨緣成辦一切事,入一切善行,成功不必在我。

Filled Under: 金剛經講義
Comments Off on 43-再論莊嚴佛土
瀏覽:

April

12

42-無四相說法

語音:無四相說法

「…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。…所謂一切法,即非一切法,是故名一切法。…」如果很仔細閱讀金剛講義到現在的同修,應該對這段經文已經很熟悉了。這整段經文最後總結成「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」,就是說佛陀說法時不執著四相。

倘若我聊天時執著四相說話會怎樣呢?譬如有人問我,張三為人如何?執著我相時,我就答說他很固執(或說他是沒原則的人)。不論對方如何替張三解釋,我都堅持這個答案!執著人相時,我就答說這不關我的事。不論對方怎麼說明張三與我的關係,我都認為張三是張三,我是我,不一樣就是不一樣。執著眾生相時,我就替張三分類,認為他是某一類的有情生命(不一定是人喔!)。不管對方怎麼見解,我都認為是這樣。執著壽者相時,因為張三與我信仰相同(或不同),所以我就覺得他是好人(或異類)。完全不問是非,沒得談!

執著四相談論人時,看起來是在分析別人,事實上也等於在歸類自己,把別人搞錯,也等同於不認識自己。最經典的例子,莫過於我母親跟我說過的一件趣事。我媽媽認識一個朋友甲,這人一生大過不犯,但小過不斷,雖非惡人,但也絕不能稱為好人。有一天她們在討論連續劇的劇情,甲告訴她說,今天晚上“我們好人”要出頭了,…(通常台灣的連續劇,正派總得讓反派欺壓個99%的時間,最後1%時間才反敗為勝!)。我母親其實並不喜歡那些連續劇,每天看只是為了跟她的朋友有話題聊。她引述甲的話,…“我們好人”要出頭了,…甲竟然對她說“我們好人”,我母親對我說完後,哈哈大笑。

倘若我不執著四相又會如何呢?我說張三固執時,用相同的態度檢討自己,就像我自己就是張三。我分析張三就像在分析我自己,惡令斷,善令長。談論任何人的信仰,不用鄙視的見解討論,更不可能用敵視的態度。可以討論,甚至理性的辯論。如果能不排他的討論,最後必然可以得到圓滿的見解。每一種信仰的見解,只要是降低生命苦悶,往更幸福無煩惱的方向改善,都是善法,只是過程不同。為了佛法而排斥(甚至敵視)其他善法信仰,那佛法就變成了非佛法。用來打擊異己的工具,說得再殊勝都是邪見!

佛陀說的法,來自於對一切世間與出世間的觀察,經過徹底的自我調整改造,長期經驗累積,打破四相執著,因緣具足後,圓滿覺悟的生活智慧。不論好事壞事,好人壞人,法及非法,經過佛陀般若智慧的解析,總能發人深省,改變思維,進而降低生活障礙,減少煩惱。

Filled Under: 金剛經講義
Comments Off on 42-無四相說法
瀏覽:

March

19

41-無定法可覺

語音:無定法可覺

佛陀問須菩提,「如來於燃燈佛所,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否?」須菩提回佛陀說,倘若我沒有誤解您告訴我的,如來在燃燈佛那兒,並沒有學到任何固定的方法,可以用來開悟無上正等正覺。

我們先來想一個問題,如果我的眼前有一朵花,讓我覺得非常美麗。這裡面有兩件事,一是「有方法可以培養出這樣的花嗎?」另一是「有方法可以讓我覺得這花很美麗嗎?」前者以目前的生物科技或基因工程技術,別說培養一株這樣的花,也許量產這樣的花都不會是問題。所以第一個問題,應該可以找到滿好且穩定的方法,只要知識與設備對了,就可以解決。然而,別人跑來問我,是否有方法可以自覺這花很美麗呢?我回答不出來,唯一能答的,大概就是「實無有法得自覺此花之美」!如果有一固定的方法,可以讓人自覺一種花很美,那想賺錢就容易多了,推銷也不用那麼千方百計了。

對任何事物的自覺,都是無固定法可說的,何況是究竟圓滿的解脫。那佛陀說了四十幾年,到底都說了些什麼?簡而言之,教我們如何啟發邁向煩惱解脫的自覺。告訴我們原來的覺知方式,不但無法自覺解脫勝義,甚至越覺越離譜。當然可以完全不信佛陀所說啟發自覺的方法,最後會怎樣?我不知道!或是說不想評斷。我知道,照佛陀教的方法過日子,相對於自己以前的生活,煩惱可以越來越少。

人生求學、工作、競爭、…甚至戀愛、結婚、組織家庭,到底是找煩?還是想不煩?想幸福呢?然而每個人一生有各種條件,有些是與生俱來的(定業),有些是自己後天養成,故人人有差異。從這個角度觀察,人如何自覺勝義,本來就無有定法可說的。

佛法是隨順因緣的法,佛陀不會教人否認因果。所以佛陀不會教人否定既成事實,不會教人否定自己。而是要我們自己能在當下的生活模式中,努力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,讓起心動念逐漸往沒有煩惱的方向改善。所以不同的因緣必須用不同的方法調整,當不用調也可以完全沒煩惱時,就稱為解脫聖人。而這些聖人雖然都以契入空性而成就,但在斷除煩惱的過程中,卻也都各自有差別的。

Filled Under: 金剛經講義
Comments Off on 41-無定法可覺
瀏覽:

March

15

40-究竟菩薩行

語音:究竟菩薩行

「滅度一切眾生已,而實無眾生得滅度」,就是究竟菩薩行。

金剛經中指的眾生是什麼?佛法是緣起法,在剎那剎那變化的緣起相中,有兩個很重要的義趣,即時間無始無終的連續性,及空間無法分割的整合性。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眾生,可以發現生命是一種系統性的呈現,任何單一的生命個體,都無法獨立於系統之外,而仍然有存在意義或能力。

由於長期的生命體驗,是順著生物演化的慣性(馬斯勒-Maslow的需求論)而來,使得我們不停強化自我的排他性,離開生命和合的真實狀況越來越遠,無法讓自己的心行如實契入生命真相中。因此有別於自己的眾生相,就是自我無明的代名詞,眾生與無明互為因果關係。換句話說,菩薩在轉化無明成智慧的過程中,就是在渡化眾生( = 化解無明)。

佛陀的這段話,如果透露出一點點訓誡的話,那是對菩薩們轉化深細無明的殷切教誨。有些慧成就不足的菩薩道行者,誤以為自己渡化許多眾生,故慢心滋長而終至不可收拾!渾然不知渡了一切眾生,最後究竟解脫的是自己,眾生實在是自己的無明。而這樣深刻的體驗,如果不力行菩薩道,達到剎那不間斷的慣性,是無法真實契入的。

菩薩為轉化無明而入世,故從因欲心淪落世間的凡夫,而成為以悲心入世遊戲人間的大菩薩。過程中堅定的菩薩行,讓行者深切體會無明、眾生、我執三義不異,故能離四相(我、人、眾生、壽者)而廣行六度。如是契入永恆與剎那,極大與微塵的隨緣等持中(佛陀的定)。

然而一個凡人是不能如實體會無明、眾生、我執三義不異的。不過我們仍能從理的深入思維,開發般若智慧,使得心行的修正,變得更為理所當然,而無半點做作。故於行菩薩道時,不會因為急於成就而不當的勉強自己或別人,不會於有點成就時又生傲慢心,而且當遭到勉強或障礙時亦能善解。

Filled Under: 金剛經講義
Comments Off on 40-究竟菩薩行
瀏覽:

March

7

39-慧解脫

語音:慧解脫

佛陀用超過四十年的時間,與我們分享他成就等正覺的經驗,這些內容主要是用來引導我們離開煩惱的。千年來,祖師大德們,對佛陀法義有許多精闢的論證。其中將佛法歸納為戒定慧的三無漏學(無漏即無煩惱之義),最廣為人知。有關戒定慧的說明,大家就去閱讀戒定慧那篇文章吧。

正信的佛教徒,應該都知道戒是正定的門,不緣戒而有的定,通通稱為邪定(會引發嚴重不良後果的定)。然而,傻傻的戒,產生呆若木雞的定,無法於正定中專精的正確思維佛法,不能生出般若智慧,那只是把煩惱遮住而已。這有如駝鳥一樣,把頭深埋在四空定的沙子裡,以為自己煩惱不見了。等到有一天受不了時,空定一失,發現煩惱全部還在,簡直要嚇壞自己了。

正確的戒必須能引發正定,而正確的定必須能協助佛法的精進思維,因為專注精進的思維佛法,所以慧命出生。智慧才能把煩惱完全清除,一分慧力就斷除一分煩惱根,這樣守戒的困難度就往下降一分。戒德圓滿一分,定力就深入一分,所以慧力又多一分,…。如是轉增上,如果智慧特勝,那就像讀書跳級一樣,一通百通,大大的降低了究竟解脫的困難度。透過特勝慧力(般若智慧)的澈觀因緣,煩惱根本沒有成立的機會,戒自然成就,隨緣而定,無生法忍,究竟解脫!這過程要多久?剎那即成!金剛般若慧,是一切智智之源啊,成就一切智慧的智慧,如果不從金剛般若經入門,就沒有其他的門了。

佛陀說他自己在過去世中,曾經連續不斷供奉過8.4倍十的二十九次方個佛,而佛陀說奉持金剛經的人,比這個功德要大很多,算術無法估計!這不是說連續不斷念念不離佛法相是不重要的,而是說啟發金剛般若慧,能與三世一切佛同一法身慧命,能剎那皆供奉不可數的佛。如是以般若智慧管理自己的起心動念,就與佛陀住世時完全沒有兩樣!慧解脫是成佛的關鍵,只是何時到達這裡,因人而異。

Filled Under: 金剛經講義
Comments Off on 39-慧解脫